您好,欢迎进入慈溪外经贸[请登录][免费注册] English

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成立

来源:慈溪政府网 时间:2014-09-30 00:00:00

近期,经省政府同意,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函复,慈东滨海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实行现行省级经济开发区相关政策。由此,慈东滨海区实现了十年三级跳的转变。

2010年底新区初具规模,落户企业200余家,年产值103亿元。

2011年,随着杭州湾新区体制调整,以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区域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慈溪市委、市政府顺应形势,适时作出《关于加快开发建设慈东滨海区的决定》并成立慈东滨海区管委会,开启了滨海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3年来,慈东滨海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重量级项目频频引进,向着“千亿级海洋经济大平台、省内一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现代化滨海新城”目标不断攀升。

十年磨一剑,利刃终出鞘。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通过滨海区十年间的不懈奋斗, 2014年,滨海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网络、良好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服务管理,赢得了一张更加响亮的名片——省级经济开发区。慈东实现了启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提升发展三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慈东滨海区成为慈溪最大的工业发展平台和增长极,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增速较快,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较大(剔除杭州湾新区占比近1/6),为慈溪投资总量及增速保持宁波第一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4年1—8月,慈东滨海区实现工业产值170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6.6亿元, 1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4亿元。至7月底,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5.7亿元、同比增长58.3%,出口交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7%,总用电量28062万度、同比增长20%,申请专利220个、授权212个,其中发明专利26个、授权4个。

完美三级跳 实现华丽转型

在杭州湾新区体制调整后,在“再造一个环湾新区”宏阔蓝图的指引下,“慈东滨海区”——这片地处慈溪东海岸、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正前所未有地载负起推动慈溪向上跃升的重大使命。

慈东滨海区的前身是慈东工业区。 2004年6月,慈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市东部的海涂围垦地区成立慈东工业区,主旨是为杭州湾新区配套,承接慈溪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成为慈溪中小企业的集聚区。经过6年的发展,到2010年,慈东工业区成为慈溪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要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五大类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及杭州湾新区体制调整,慈东产业集群区面临着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难得机遇和激烈竞争。慈溪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做出了成立慈东滨海区的决定,对原龙山镇和慈东工业区进行统筹规划,于2011年8月成立了涵盖龙山镇和慈东工业区以及27平方公里待围垦海域总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的慈东滨海区。根据《慈溪市关于加快开发建设慈东滨海区的决定》精神,慈东滨海区将成为慈溪“十二五”时期最重要、最具潜力的产业大平台,目标定位是“千亿级海洋经济大平台、省内一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现代化滨海新城”。

近期,经省政府同意,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函复,慈东滨海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实行现行省级经济开发区相关政策。

慈东滨海区用十年时间,实现了完美的三级跳,从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区转型为省级开发区,成为慈溪最重要的产业平台。

天时地利 成就沧海变桑田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2011年获国务院批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慈东滨海区便处于宁波核心区与沿环杭州湾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的交界地带,是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慈东滨海区在当前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

慈东滨海区有着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交通物流得天独厚,随着沿海高速、长邱线延伸段、宁波城际铁路等重大道路建成投用,在一个半小时交通圈之内,园区将同时拥有上海、杭州、宁波四大空港以及两大海港。空间发展大有未来,慈东滨海区目前仍拥有20余平方公里待开发,园区海岸线长达13公里、可围垦面积达27平方公里,土地储备总量超过6万亩。宁波同城优势显著,在地理位置上园区是最靠近宁波都市区的新兴产业园区,随着交通路网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园区到宁波主城区仅需30分钟,完全具备与宁波同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十年时间,沧海变桑田。在盐碱地上建起来的慈东滨海区已经成为令人惊艳的一颗明珠,在环杭州湾畔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慈东滨海区工业园区部分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共分五期开发建设,一、二期22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累计出让土地1.3万余亩,现有落户企业315家、投产企业210家,以家电、汽配、化纤等慈溪传统优势产业为主,近几年加快引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项目,如石墨烯、公牛集团等,今年工业产值可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

三、四期20平方公里是近几年开发建设重点,可出让土地2万余亩,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为发展方向,全力引进带动力强、知名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目前已有海尔、丰树2个项目正式签约,海尔产业园项目用地1100亩,总投资30亿元,开发以水家电生产、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为主的产业园,整个产业园由海尔集团来规划、招商、建设、管理;丰树产业园项目由世界500强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下属公司投资开发,用地350亩,总投资10亿元,通过工业地产模式打造先进装备汽配产业园。另有奔驰、锂电池新材料2个项目正在洽谈。

五期27平方公里作为园区发展拓展空间,目前正加快海涂围垦,力争2年内完成,是园区远期发展储备空间,发展方向为海洋装备及智慧产业。

厚积薄发 迈上新的征程

自挂牌成立以来,一方面慈东滨海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另一方面慈东滨海区稳扎稳打,不搞急功近利,以长远的眼光,稳妥、扎实地构建以大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了极为有利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全球首条石墨烯生产线、公牛电器、向隆机械、太平鸟等众多优质项目落户。同时加快推进园区产业升级创新发展,通过产城融合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工业区。

全力以赴抓招商。园区发展要想有作为、有地位,关键是抓好招商工作,为此,管委会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从坐等招商变为全方位主动出击招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导向,开创全员招商格局;积极创新思路方法,充分利用宁波、上海等重点地区产业转移机遇,成功引进了世界首条石墨烯生产线项目、太平鸟公司智能配送中心项目、大世界集团行业首创木纤维模压家具项目、宁波公牛电器项目等重大项目,集聚还吸引了向隆汽配、思进机械、信远E导材料等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在全市招商引智“一号工程”中充分发挥了主战场、先锋队作用。自2011年慈东滨海区成立以来,累计引进项目33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土地出让4570亩。同时,积极抓好闲置资源二次招商,通过招商牵线、法院拍卖、依法收回等多种手段促盘活、挖潜力,成功促成宝越金属公司接盘宝基金属公司、兴野拖拉机公司接盘望尔杰金属公司等,累计盘活企业17家,总面积938.7亩,全部达产后预计可挖掘产值潜力35亿元。

产城融合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滨海区产城联动发展步伐加速推进,一个集工业、城市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正在形成。“滨海区不能将产业和城市分离,工业产业必须与生活配套功能区相融合。”正是秉着这样的理念,慈东滨海区一手抓产业转型,一手抓城市配套。目前核心区内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龙山新城开发已经初具规模,新城开发建设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综合写字楼、市民广场、龙山高中迁建工程、龙山医院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中。滨海区二期区块商业中心即将投用;公交中转站建成投用;九年一贯制学校、职工公寓2个项目抓紧做好前期筹划;龙湖地产、光大置业(一期)等房产项目竣工交付。

创新驱动赢得未来优势。从最初的中小企业聚集地到如今省级开发区,慈东滨海区内的企业与园区一起经历了一次次蜕变。在过去的几年里,慈东滨海区大批企业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转型成为具有自主品牌和自我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完成企业发展道路上质的飞跃。园区近年来引进的宁波墨西科技的石墨烯项目、宁波中金铝业的铝箔生产项目等都是国内乃至国际技术领先的龙头型项目。今后几年,慈东滨海区还将在三期区块规划设立高端装备制造等若干个园中园,力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领的产业集聚区。

蓝海逐浪,百舸争流。一曲联动合奏的蓝色交响乐,渐入佳境;一个更加富有活力和想象力的滨海新区,正面向未来,强力启航。

特斯拉部件慈溪产“锦艺”成特斯拉十大供应商之一

日前,位于慈东滨海区的宁波市锦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又接到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超过1000万美元金额的订单,今年上半年接到的订单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据了解,“锦艺”与特斯拉牵手8年,订单几乎每年翻番。

总经理叶守魁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特斯拉公司就通过通用公司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希望锦艺公司与其一起研发电动汽车的零部件。当时从一个插头开始进行研发,逐步发展成为特斯拉的十大供应商之一。

特斯拉是全球顶尖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该公司生产的MODEL S纯电动汽车被评为北美最优秀的车辆,被《时代》杂志评为2012年度25个世界最佳发明之一。

从2007年为特斯拉提供第一款零部件汽车充电插头起,经过8年的合作,目前锦艺公司为其提供200多款零部件,“锦艺”与特斯拉的合作道路越走越宽。“现在特斯拉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流集成板也由我们‘锦艺’生产。”主管研发的副总杨炳飞介绍,通过这个部件,能够让电量更加节约,从而使特斯拉的电动汽车能够行驶更远的距离。

“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我们的电流集成板,汽车充电电池能够跑300公里,而其他的连接线只能跑150公里。这就是我们的技术秘密。”叶守魁说。

在全球汽配企业盼着能搭上特斯拉这条大船时,“锦艺”已稳稳站在这条大船的甲板上乘风破浪。“锦艺”是特斯拉在中国的两家零配件提供商之一,另一家就是鼎鼎有名的富士康。

据悉,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都超过500万元,从2007年到现在总金额已经超过3000万元。而公司的研发部一直以来都是“锦艺”的核心,公司对研发部门非常重视,该部门由高级研发工程师带队,旗下的研发人员都是专业对口、业务精良的工程师。

据介绍,“锦艺”的竞争对手是全球汽配企业,所以必须不停地向前跑,不停地研发新产品,一刻也不能停下来,企业研发部门每三个月到半年就要研发出一款新产品,就是为了跟上汽车的更新换代。只有产品技术不断革新,才能留住客户。

从家庭作坊到插座领导者 公牛缔造插座帝国

从“全国第一”到“全球第一”,十八年间,公牛集团用专注、专业建造了一个插座帝国;去年面板生产基地迁入慈东滨海区,借此契机,公牛集团重装上阵,以全球第一产能的“江湖”姿态,强势守卫并积极引导着更多人的用电体验。

近年来,公牛集团稳居“全国第一”的插座销量;短短几年之内,公牛插座的代理机构迅速覆盖了国内300多个城市, 2013年企业全年销售额突破了30亿元。

2013年,公牛集团在慈东滨海区的生产基地开始运行,到2014年8月,该生产基地实现产值近4亿元,增幅达到80%。今年上半年,“公牛”在慈东滨海区占地180亩的二期工程开始施工,该工程总投资6亿元,规划产值20亿元,二期建设完成后,总产值在近期能突破50亿元。

18年来,公牛将“插座=公牛”、“安全=公牛”的理念成功植入消费者内心。 2003年,公牛建立了经美国UL国际专业组织认证的高标准实验室,这个在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安全实验与鉴定机构,据悉在当时的国内只有两家,一家由美国人建立,另外一家便是由公牛建立。以此为标示性事件,大功率系列、强化系列等不少符合大众需求的功能性插座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被公牛成功研发出来;一枚插座从设计酝酿到销售,甚至要经过300多道严格的检测程序。从2007年开始,公牛在渠道创新层面全面发力,用快销渠道大举攻城略地,建立了强大的分销网络。正是这个阶段,夯实了公牛插座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市场基础: 2008-2012年,公牛品牌在整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翻了近2番,由7%升至26%,全年收入以平均59.11%的增长率递增。

在公牛“攻势”下,如今公牛牌插座覆盖了全国近70%的地区,并辐射至美国、德国、法国等10余个欧美发达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走出去”时,公牛只与飞利浦、罗格朗、贝尔金等国际一线、一流品牌合作,以ODM的形式,输出自己的创意和产品,同时引入洋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并获取国际市场第一手前沿资讯。

一方面通过外贸开拓眼界,一方面巩固内贸练好内功,这么多年公牛“脚踩两只船”的核心方向不偏不倚:将插座品牌做得更专、更精、更强,成为“插座专家与领导者”。

宁波墨西科技 以科技引领未来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硬、导电性最好、导热能力最强的新材料。应用到手机产品上的石墨烯导热片,能起到让手机降温5℃的效果;市面上销售的电动汽车,如用以石墨烯为动力的锂电池,10分钟内就能完成。此外,石墨烯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它可制成超轻薄的防弹衣、更快速的超级计算机……

2013年年底,宁波墨西科技年产300吨的石墨烯粉体生产线正式落成投产,今年5月28日,宁波墨西科技宣布,已通过新技术将一度达到每克5000元的石墨烯价格降到了每克少于10元,打破了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成本瓶颈。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利委员会主任、宁波墨西科技首席科学家刘兆平博士透露,目前已有不少企业与宁波墨西科技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石墨烯的应用研发,而这些企业有不少就是宁波的,合作涉及的领域也挺广泛。

据了解,目前宁波墨西科技正在与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超级电容器。之前,南车新能源总工程师阮殿波曾表示,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原来电容用的都是活性炭,现在加了石墨烯,容量和导电性大大提高。将来,动车也可以在一两分钟内完成充电。”

同时宁波墨西科技还与宁波维科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材料院余姚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分别在智能手机电池,改性塑料等领域开展了最新的产业化应用。产品经过宁波维科试用之后的检测结果显示:一款普通手机电池,用石墨烯做导电添加剂,电池寿命能提高25%到50%,充一次电,待机时间能提高10%-20%。

此外,国内众多企业纷纷与宁波墨西科技合作,中兴通讯与宁波墨西科技正在合作的就是一款用石墨烯生产的手机导热片,要求能为手机降温5℃。

今年5月28日,《宁波市石墨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正式发布,从石墨烯原材料产业、石墨烯应用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终端产品及装备产品三个层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这份规划,未来10年,宁波将打造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技术创新引领区,届时石墨烯产量达到万吨级,产值实现千亿元。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电话:010-58280744

京ICP备11002874号-14|京公网安备11010501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