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民营企业在回归实体经济的同时,全力拓展海外投资市场,通过工程承包、并购高端产业、基地建设,逐渐摆脱外贸代工依附地位,实现企业国际化,寻求产业话语权和“制高点”。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我市企业境外投资额达17151万美元,实际投资7174万美元。
“慈溪制造”寻求新“制高点”
5年前,慈星公司跨国收购具有全球电脑针织横机“四大天王”之称的瑞士斯坦格集团(Steiger-SA)。这场已有5年时间的“跨国婚姻”,正进入开花结果的甜蜜期。2014年,全球首套毛衫自动对目缝合系统在慈星研发室诞生。2014年,慈星实现进出口6108万美元,同比增长56.8%,其中出口6090万美元,同比增长62.4%。2015年,慈星成功创立了3D技术的“针织毛衫快速个性化定制生产平台”。
整合全球资源,突围贸易危机。中兴精密制造的电子调谐器零组件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全部配套全球500强企业。但近两年内,其角色逆袭,不仅整合日、德、韩全球500强的技术、市场、人才资源,还全力攻关突破了空气净化器大风量超快速净化、超高风速降噪等核心技术,获得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如今,该公司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第一性能空气净化器而成为市场“主角”:商(医)用、家用产品线全部下单委托日资企业“代工”制造,主要进入日本市场。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有4家企业参与了国际并购,累计10家企业在“走出去”路上实现并购。毫无疑问,我市民营企业在这一轮国际实体经济竞争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机对国外互补企业进行并购,突围“制造业”的困境。
“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相对于为国外经销商或者品牌代工或销售渠道上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具备一定条件提早“走出去”设立或并购销售渠道的企业,今年日子相对好过些。
自2007年,江南化纤应对美国发起的化纤产品反倾销案件中胜诉后,开始了海外布局、开拓美国市场。经过长达7年的摸石头过海,江南化纤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设立的全资公司一个新建年产5万吨再生聚酯短纤项目将试生产。
惠光化纤五下南洋,终究尝到了“借船出海”的甜头。“当初投资马来西亚,一方面是由于欧美国家对我国化纤、纺织品原料出口实施配额限制,国家对废塑料进口实行管控;另一方面刚好赶上东盟自贸区的落成。”惠光化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5年过去了,目前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证明当初“走出去”的决策是正确的,抓住时机,才有如今跨越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惠光化纤的设备出口已达509万美元,现汇478万美元。美佳利化纤现拥有厂区面积80亩,马来西亚员工157人,中国员工39人,拥有8条清洗生产线,4套挤出生产线等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拥有整套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及废气排放装置,年销售1500万美元左右,年产量2万吨。
市招商局外经科工作人员分析,慈溪企业目前“走出去”的重点是规避贸易壁垒,同时建立海外渠道,实现市场的全球化。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慈溪企业在境外新设各类营销机构40家,其中各类境外营销项目等共投入2878.84万美元。
“全球布局”有效降低贸易成本
宁波贝特贝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因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影响,将生产线往东南亚转移。“投资泰国,首要原因是随着国内各类生产成本的上涨,国产的价格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为了保持国际市场,我们选择了离中国比较近、人工成本低的泰国。”该公司负责人周展力表示,5年过去了,贝特贝尔目前已在泰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泰企业占地面积5.3万多平方米,拥有中泰职工300余人,年生产能力2.5万吨,并配有年产3万吨PET毛瓶片清洗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慈溪企业在“布局全球”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我市将加强境外项目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引导企业开展更多形式、更高层次的“走出去”方式,扩大境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电话:010-58280744
京ICP备11002874号-14|京公网安备11010501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