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高质量发展新高度,2024年一年,慈溪连夺“浙江制造天工鼎”“科技创新鼎”。这年11月22日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公布了获得2023年度“科技创新鼎”优秀市、县(市、区)名单,宁波市委常委、慈溪市委书记林坚参加会议,并代表慈溪捧回“科技创新鼎”。这是这一奖项自2020年设立以来,我市首获这一浙江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
加快建设创新慈溪,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市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新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机制和浓厚氛围。过去的一年,我市列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成效明显的县(市、区),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科技创新指数跃居全省第七,连续三年居宁波第一。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6家,实现五年翻两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59%。
重研发投入,强创新动能。这一年,有研发费用企业达134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74.2%,2023年R&D占GDP比重3.59%,比2022年提升0.19个百分点。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以场景融合和应用创新带动新兴技术和产品落地,立项市级重点研发专项15个、入选2025年度省“尖兵、领雁”项目1个、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第一批项目6个。
扶强企业主体,驱动产业升级。健全完善科技型企业雁阵梯队,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独角兽企业”成长体系。这一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3家,入库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006家。入选省企业研究院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3家,宁波市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市企业研发中心58家,累计建成企业研发机构总数1438家。
培育科创平台,促进要素集聚。近三年来,慈溪医工所生物医学成像探针材料与技术实验室获批宁波市A类重点实验室,所检验检测平台通过CNAS实验室资质认证,去年成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慈溪产研院累计引进产业化项目团队17个。智能家电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通过省级验收,以上海飞地和产研院为主体的科创平台,入选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批最佳实践名单,系宁波唯一。浙工大·慈溪创新设计研究院去年3月在杭州创新飞地启用,聚焦家电行业开展整体性、原创性的研发,“浙江工业大学慈溪创新设计校地协同研究生培养基地”获批省级校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科大慈溪产研院首创“产业命题+论文结题”双导向培养机制,通过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慈溪小家电产业集群、杨梅及青瓷特色产业等需求深度绑定,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市场应用”的无缝衔接。武汉科技大学慈溪技术转移与人才引育合作基地正式投用,武科大专家走进慈溪企业达133人次,成功与8家企业携手“联姻”、达成合作项目10个、总金额超630万元,与慈星、宝工等10家重点企业结对“科创伙伴”。宁大科院“小家电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入选2024年度宁波市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慈溪智慧谷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我市继2021年省级众创空间“破零”后,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再破零”。
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区域活力。过去的一年,打造“千企百校万里行”特色品牌,8次活动覆盖智能家电、医疗器械、轴承等4个细分领域。组织129家企业开展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晋级宁波决赛9家,晋级全国决赛4家。全省首创科技服务联盟,成立慈溪市“科小二”科技服务中心,布局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站14个,整治集聚各类科技服务及中介机构87家,梳理归集涉科服务事项11个,全面推行服务合同、服务事项、收费标准、收费时点“四统一”,成为科技企业梯队培育链上3000多家中小企业的“孵化合伙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电话:010-58280744
京ICP备11002874号-14|京公网安备11010501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