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慈溪外经贸[请登录][免费注册] English

十年创新“化茧成蝶”

来源:慈溪外经贸 时间:2018-04-27 00:00:00

大桥,是跨海之桥,更是创新之桥。

10年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带给慈溪人民的,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改变,更有精神理念上的跨越。这座以创新为基的闻名之桥,让慈溪人民从中汲取了无尽的创新动力,“化茧成蝶”实现新的更大飞跃,不断开创大桥经济时代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在日前公布的《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名单中,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李立军入选其中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这份重要的榜单上依然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充分展示了慈溪民营企业的强大创新实力。

10年来,慈溪为什么能继续走在全国县域发展前列?其中的最大秘诀或者动力是什么?事实已经给了我们正确答案,那就是科技创新。迈入大桥经济新时代的桥城慈溪,凭借着民营经济强大的先发优势,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引擎,大力构筑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机制、提供创新动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今年初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一个让慈溪科技人兴奋的消息:宁波健信和浙江亿日两家企业分别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继宁波沁园、海通集团双双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慈溪企业再次夺得全国科技创新“双折桂”。科技创新成为慈溪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要创就创一流,要做就做最好。迈入大桥经济新时代,慈溪企业的创新格局更大、眼光更远、水平更高:沁园集团的“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填补了我国水处理行业科技空白;天生公司的“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管道密封件项目保障了国家核电安全;大成公司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连续无纬布的制备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开发”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

实体经济是区域发展的根基,而科技创新是根本动力。10年来,处于大桥经济新时代的慈溪,面对新区体制完善调整的新形势,迈出了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的坚实步伐。近年来,我市累计有4个项目中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担负着国家级难题的工程化、产业化突破的重任,占宁波市的40%。目前,我市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3家、市级创新型企业85家,累计培育宁波创新型初创企业1252家。10年来,我市累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84个、宁波市重大科技项目46个,争取上级科技经费超1.5亿元。

大平台、大创新、大发展。慈溪创新发展后续动力在哪里?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精心谋划,积极构筑科技创新大平台、推动科技大发展。2014年开始,中科院旗下两大平台——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相继落户,为慈溪民营企业提供创新支持;2016年,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挂牌,这里不仅是集聚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的战略高地,也是引入风投、实现成果转化的孵化平台。同时,我市还在宁波首创“杭州飞地”模式,切实解决慈溪“留不住人才”的创新短腿,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科研、人才资源和环境优势,孵化慈溪企业的优质项目。而宁大科技学院落户慈溪,为创新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0年来,慈溪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根据去年推出的《慈溪市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管理办法》,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提出申请并兑现创新券。今年,宁波市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单位兑现了2017年度科技创新券经费合计267.77万元。近年来,我市出台系列相关政策,从产业引导、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我市积极搭建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产业孵化园区等合作平台,解决企业科技创新的难点、痛点。

10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加快融入湾区经济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慈溪必将迎来科技创新又一个春天!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电话:010-58280744

京ICP备11002874号-14|京公网安备110105010864